【卢怀慎之所以在这件事上反对姚崇,和他的佛教思想有关。卢怀慎认为,蝗虫也是生灵,蝗虫的性命也是性命,不可大肆捕杀,否则就是有违天和,会给国家招来灾祸的。这种慈悲论在当时也是十分盛行的。】
【也难为卢怀慎反复下了多次决心之后,犹犹豫豫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毕竟他向来只是一个会说:“姚公说的对”的伴食宰相。】
【姚崇的战力稳定输出,他抓住了重点,直接了当地说:“蝗虫的命是命,百姓的命就不是命了?蝗虫是生灵,你不忍心眼睁睁看着蝗虫死掉,所以你忍心看着百姓一个接一个死掉吗?你如果真的怕杀蝗虫会被佛惩罚,那你大可放心,杀蝗是我姚崇做的,与你无关,上天降祸也都是降在我的头上,并不会牵连于你。”】
【姚崇这话说得巧妙,先是用人命大于蝗虫之命来推翻卢怀慎的慈悲论,接着用激将法,将自己放在了舍己为人的大无畏角度,卢怀慎如果继续坚持他自己的慈悲论,那便会得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声,高下立见。】
【我们之前说了,卢怀慎之所以能坐到宰相的位置上,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处理政务的能力,能帮李隆基排忧解难,而是因为他品性高洁,光站在那里,就是一根标杆,起到了给所有文武百官树立榜样的作用。如果此时卢怀慎继续坚持己见,不顾百姓的性命,心里想的只是能否保全自己,他还会是这个标杆吗?卢怀慎只是没什么能力,但是他并不傻,所以最终他还是闭嘴,不再继续反对姚崇。】
[哈哈哈,姚崇他不仅不信鬼神,他还不信佛。]
[他真的,我哭死,好坚定的唯物战士。]
[卢怀慎这个反抗也没有什么力度。]
[再次感叹姚崇的嘴巴真的很厉害。]
[信佛可以理解,但是把动物的命放在人命之前就有点离谱了。]
[卢怀慎有些分不清主次了。]
宣政殿前,卢怀慎看着天幕,再次深感灭蝗一事上,自己出言反对姚公,到底还是做错了。
于是他再一次作了长揖:“是我糊涂了。”
姚崇赶忙又伸手给卢怀慎扶了起来,客套道:“卢公仁慈。”
他又补充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如今蝗灾也过去了,卢公不必介怀。”
张说将此尽收眼底,又翻了一个白眼。
李隆基刚刚见这尴尬的气氛,正准备说些什么,没想到这尴尬气氛又自己消融了。
想来还是他的这两位宰相选的好啊,不闹矛盾,相亲相爱。
说到底,还是他有眼光。
【姚崇不仅仅将灭蝗的政令发布出去,并且还将灭蝗的情况作为一项衡量刺史工作的标准,赏罚分明,这样以来,各州刺史都不敢耍什么心思了,只能老老实实干活。所以尽管这个蝗灾持续了两年之久,但确实没有造成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粮食产量也算是稳定下来了。】
【总结一下,姚崇的“十要事说”以及他对吏治的整顿,还有治理蝗灾,是他的三个功绩。我们从中能看到,他有一种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精神,踏实,务实。于宏观之上,他将整个朝堂的状况尽收眼底,根据当时政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十要事说”,在微观上,他又根据情况及时做出调整,提出更加详细的四条政策以整顿吏治。】
宣政殿前,一向稳重的姚崇激动起来。
来了来了,开始总结了,开始总结他的功绩了。
他姚崇的功绩,这整个长安城的人都能看到。
姚崇坐在案几前,不知道是双手交握好,还是以手拿笔更好。
他若是拿笔记下天幕之言,会不会显得他有些虚荣?
罢了罢了不记了。
大家都在看他,他感觉到了。
哎呀,这么多长久注视他,甚至于仰望他的目光齐齐汇在一起,确实让他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了。
姚崇脸上没有表情,刚正不阿的模样,背却挺地更直了。
他仔细品着天幕的话,三件功绩,“十要事说”、整顿吏治,治理蝗灾。
只是为何只总结到了治理蝗灾?
他的功绩仅仅三件吗?
就是治理蝗灾,也是前两年发生的事情了,如今蝗灾基本结束,政局也稳定下来,他能感觉到陛下对他越发信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