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战后影响,俾斯麦猜想
(泰晤士报:汉国陆军全歼俄第十五装甲旅,并击溃三个俄军步兵旅,总计超过二点四万人,另有超过五万名当地库尔德伪军向汉军投降……)
(伦敦日报:第二十六集团军,只用了不到五天时间就横扫了当地超过八万大军,简直就是军事历史上的奇迹……)
(大西洋报:大英帝国应该向俄国发出警告,敦促他们离开中东,维护世界的和平,体现自身的大国责任!!)
短短几天内,几乎整个欧洲的媒体都用上了“五天”,“八万”,这样的字眼来形容第二十九集团军在库尔德方向取得的战绩。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这场战争结束后,整个欧洲,乃至整个世界对于中东战争的关注,还将更上一层楼,甚至可以用“放大镜”来形容。
尤其是作为主要核心的第九十二装甲旅,更是成为了红极一时的明星部队。
甚至就连在欧洲都成立了不少有关九十二数字的商店来吸引顾客。
其中那句“以无战车”,更是成为了这個时代最红火的潮流语录。
尤其是对于那些希望引起关注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甚至将有关九十二旅标记的军旗,纹在了自己的身上,以此来表明他们对于强大力量的渴望。
而如果说九十二装甲旅的出现是一次战争的序曲的话,那么短短五天横扫了超过八万名大军,哪怕这八万中,有至少五万是凑数的,是属于“打酱油”的那种,但是对于这个已经十几年没有大规模战争,甚至如果不是俄国人主动开战,欧洲很多人都要忘记战争的时代。
突然出现一支军队,一个国家在五天这么一个让人不敢置信的时间,解决了超过八万个敌军,其中有两万四千人是让欧洲很多人胆寒的东罗马大军,无论怎么看,都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奇迹。
而奇迹这个东西,往往是非常受人,尤其是受年轻人追捧的。
毕竟动物的本质就是“幕强”,而人恰恰也属于动物的一种。
如果按照纯实力角度看,整个俄军的装甲力量,在这一次的会战中,总计被消灭的数量,相对于目前俄军装甲总力量的十分之一。
毕竟奇迹的背后,所反应的不只是运气,更多的还是“实力”,而无论是欧洲,还是美洲的年轻人,其实对于实力都是极为渴望的。
看起来就是一个小小的临阵换帅,但只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此刻的东罗马,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之所以下达这么一个“自缚手脚”的命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次的装甲大战,对于俄军的影响实在太深了。
甚至会让他们为之追随。
只不过被称为“高级”罢了。
可不是打一支少一支吗??
要是真按汉国这个打法,打个几次,东罗马就没有常备制式的装甲部队了。
而这场战争对于俄国的影响,却很深远,最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在战车大战之后,君士坦丁堡方面下达了“禁止大规模战车会战”命令。
也正是因为如此,俄军高层才会在战后禁止与汉军进行战车会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损失”,毕竟目前俄军的战车数量,虽然已经比战前扩张了不少。
毕竟这个年纪本身就是“混乱”的年纪,极致的暴力,往往能够唤醒他们最原始的欲望。
至于剩下五个,基本全是旅级编制。
尤其是在得知“全军覆没”之后,连尼古拉本人都罕见的没有骂出来,而是在战争结束后将现任东罗马装甲司令解职,换上了一个在英国交流过装甲战经验的“戈莫洛夫”。
而被消灭的第十五装甲旅恰恰就是其中之一。
但毕竟还属于正常范围之内,依旧属于那八支装甲部队的补充。
根据俄军内部情报来看,自从开战以来,整个中东方面的俄军,已经损失了超过“三万人”的陆军,以及超过六万支步枪,七百挺轻重机枪,一百五十辆战车,九十五辆装甲车,四百辆军用卡车,三十辆军官用车。
在战前,整个东罗马帝国总共有八支装甲常备部队,这八个常备部队,其中有三个是大规模编制的装甲师,除了现在在波斯打仗的那个,还有两个,一个在君士坦丁堡,一个在东欧的莫斯科。
更没有计算还算可观的“抚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