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笔下文学>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 第141章 安置永昌府(第3页)

第141章 安置永昌府(第3页)

严时泰拱手称是。

朱楩继续说道:“只有让所有人有地种,云南才能平定。而且这么多人被迁徙到云南,结果却遇到了胡渊那个混账,让大家白白遭受苦难。告诉大家,苦日子过去了,慢慢都会好起来的。”

“殿下仁义,”严时泰赶紧弯腰行礼。

“应该的,”朱楩笑着伸手扶起严时泰,更说道:“不止是永昌府和咱们汉家百姓,今后还有那些土司部落,也要这么做。那些土司官仗着朝廷给的特权作威作福,还胡作非为,屡屡作乱。也该管管了。”

严时泰心里一动,他也知道那些土司官的特权有多大,不禁说道:“殿下,永昌府下辖周围各乡各县,不若我也对周围实施您的政策?”

朱楩满意的点点头,严时泰果然是个人才,而且心思敏捷。

既然严时泰已经领会了自己的想法,朱楩又交代了几件事之后,就开始吩咐让人打开府库粮仓,准备放粮了。

足足三天,全城百姓都领到了足足三个月的口粮,一时之间朱楩的名望在永昌府内达到了鼎盛。

如今谁还在乎胡渊一家老小的死啊,连那些金齿卫的兵丁,也都在传唱着朱楩的仁义名声。

最后也不需要沐晟的部队去控制了,金齿卫的一万多人部队被朱楩集中起来,除了留下几千人继续作为永昌府的必要守军,他把一万人编入了自己的部队。

正好之前损失了一万人,现在就给补充回来了。

只是这一万人除了自己以外,还有他们的家人,让朱楩有些无奈。

这就是军户籍的制度。

因为明朝的户籍制度是人以籍为定,不准冒滥,不许更改,子承父业,役皆永充,一旦成为军户,则万世不能改变,子孙都要应军差,充军伍。

就很坑。

更主要的是,明初规定,军户户出一丁,赴预先指定的卫所去当兵,即充当旗军,也叫正军。

旗军或在营操守,或播种屯田,因此有了操守旗军或屯种旗军的名号。

而军户中除正军以外,其余子弟则为军余或余丁,正军到卫所充当旗军,该军户还须出二名余丁,其中一名随同正军至卫,在营从事生产,佐助正军,供给军装。

也就是说,除了每军户出正军一名,还必须附带余丁三名。

这特么血坑。

所以这一万新军加入队伍以后,甚至还有一两万人随行,他们都是这一万正军的家人。

这就是军户籍。

朱楩也很无奈的叹了口气。

“让英雄流血又流泪,老朱啊老朱,你可真行,难怪明初明军悍不畏死英勇无双,可到了中后期,却都想法设法的要逃离军籍,”朱楩暗叹一声。

这军户籍简直就不是人干出来的事,合着我家出了一个当兵的,去给你保家卫国,捎带着我全家都跟着遭殃啊?

哪有这样的。

不给特权就算了,反而成了劫难。

这军户籍甚至比普通民户百姓的户籍还要惨。

乃至有一段时期,更是禁止普通百姓与军户籍进行通婚。

朱楩深知其害,只是现在他也没有办法改变什么,还是那句话,毕竟他还不是九五之尊。

于是朱楩暗暗记下,等今后有能力了再去改变。

他今后需要的是一支能征战天下的无敌之师,而不是空有虚名和数字的壮丁,那没什么意义。

这一天,朱楩在妥善安置了永昌府一应事务后,留下严时泰作为此地知府,终于准备继续率领部队回归大理了。

“严时泰,我可是把这永昌府和一城百姓都交给你了,如果你敢欺压百姓作威作福,那胡渊一家的下场可还历历在目,”朱楩在城门前交代着。

严时泰不禁没有半分惧意,反而还高声说道:“下官立下军令状,三年内让永昌府全面恢复生机,必不敢仗着殿下垂青抬爱而为非作歹,但凡有一人告状,不用劳烦殿下动手,下官提头来见。”

好一个刚正不阿的臭书生,就这个臭脾气,难怪在中原混不下去,也唯有如此才敢制裁嚣张跋扈的世家子弟。

这可是古代封建社会,世家与乡绅有着很大的权力,说句难听的,要是没有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仍然维持着举荐制度,那这天下简直就是世家的天下了。

然后朱楩就要率大军离去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