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想要进入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研究团队,一个甚至连己方猜测都无法提出来的研究团队,对于一名普通人类来说,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
答案是,在中学阶段,他就必须要拿到保送全文明top1000高校的资格。进入top1000高校学习之后,他必须要再度拔尖,拿到保送硕博连读资格。
任何天才般的想法,突破性的理论的提出,看似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提出的,但如果没有众多默默无闻的同行,真正的突破就不可能实现。
而,能完成了前期工作,最终将猜测提出来的团队,就已经是万中无一了。
而,全文明top1000高校的普通毕业生,在社会之中就能找到相当不错的工作,获得相对优渥的待遇。
但那些猜测全都在后续的审视和评议之中,被否决掉了,根本进入不到后续验证的阶段。
现在,人类科学家们将这一灿烂的成果呈现到了韩阳面前。
就算这一猜测,这一套理论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一个问题。那便是,这种辐射的强度据预测极为微弱。而中子星的辐射程度极为猛烈。
那么,如何在众多干扰之下,准确将这种辐射找出来?
一线科学家团队将有关中子星的详细数据不断回传到人类主舰队之中。位于主舰队的研究团队,尤其是实验物理学家立刻开始着手设计具备相应能力的实验器材。
在这过程之中,一线科学家团队筹备了一轮极大规模的中子星碰撞试验。
中子星引力太大,辐射太强,几乎不可靠近。而要设计出契合中子星实际的观测设备,又必须要对中子星展开极为详尽的观察,搞清楚它内部的详细结构及运动模式,尽可能掌握它的每一个参数。
既然如此,操纵物体直接撞击中子星,通过人工制造中子星星震的方式来获取有关于中子星的详细数据,就成为了惟一选择。
因为在碰撞之中,整颗中子星都会发生相对应的改变。这改变虽然细微,却能透露出中子星隐藏最深的秘密。
这一进程持续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三年之后,实验物理学家们分成了两派,分别走向了两个方向,拿出了遵循两种不同思路的实验观测装置。
其中一种走提高观测精度的路线。不管那种辐射多么微弱,只要我的观测精度足够高,同时排除干扰的能力足够强,就一定能将这种辐射找出来。
第二种路线,则再次走了间接影响路线。这一派实验物理学家认为,那种辐射的强度实在太低,要将其从干扰辐射之中分离出来,以当前的技术水平不太可能做到。既然如此,不如转换思路。
一些理论物理学家和研究团队认为,这种被称之为“暗力辐射”所释放的粒子,会对中微子造成一定的影响,令中微子呈现出某种改变。
那么,我们不去直接观测这种辐射,转而去观测中微子。如果中微子确实存在这种改变,那就可以证明确实存在这种辐射。
韩阳经过思考之后,最终决定,两种方案一同上马。
于是,在这颗中子星周边,庞大的建设再一次开始。
首先进行建设的,是阵列中子望远镜。
韩阳总计建造了106台大型望远镜,以平面的姿态,在距离中子星约800万公里处对其展开探测。
呈现平面布局的这些望远镜联合起来,其观测效果便可以类比于口径达到了100万公里的单台望远镜。
它就像是一台巨大的放大镜一般,对准了这颗小小的中子星,试图察觉到它身上最为细微的变化。
至于另一条思路,韩阳则建造了一台巨大的中微子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