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的宁静被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和愤怒的喊声打破。官府的士兵如同饿狼扑食,四处搜寻着茶农和茶商。他们的行动残忍而高效,任何被发现藏匿茶叶的人都会被毫不留情地拖走。
“这是咱们辛苦一年的收成啊!”一名老茶农跪在地上,双手死死抱住自己的茶叶,泪水与泥土混合在一起。但他的哀求无人理会,那些冷漠的士兵只是一把将他拉开,连同茶叶一起带走。
茶商们也未能幸免,他们精心准备的货物被没收,多年的经营毁于一旦。
“我们何罪之有?”一位中年茶商怒吼着,他的双眼充满了血丝,但面对锋利的长枪,他也只能无力地被捆绑起来。
村民们聚集在一旁,愤怒与恐惧交织在每个人的脸上。他们的生活与茶叶息息相关,如今却因为官府的垄断政策,看着自己一年的希望化为泡影。怨声载道,却无人敢于公然反抗。
除了怨声载道,还是怨声载道。
“娘子,那是何处,那些茶人好可怜,到底是怎么回事啊?”陆羽揪心地问白茶。
“官人,我们不如去看看吧。”
二人说着,白茶施法,带陆羽降落人间。
二人降落的地方是雅州境内。
在这里,他们听到了一个词:榷茶制。
有人向圣人提出榷茶之利,道是实行榷茶制度后,朝廷通过对茶叶的专卖和征税,可以显著增加财政收入。
由于茶叶生产的大发展,物资变得丰富,商人通过榷茶可以致富,而朝廷在出现财政危机时,通过效法禁榷制度,对茶叶征税,从而增加了国库的收入。若实行榷茶制,茶利在国家财政收入中将占显著比例。
其次,榷茶制度还能使朝廷控制茶叶贸易,特别是与边疆民族的贸易。由于边疆民族依赖茶叶作为生活必需品,通过榷茶制度,国家不仅能够获得经济利益,还能够在政治上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榷茶制度还对商人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商人们需要向榷货务缴纳钱帛,换取茶券,又称交引,然后凭此券去指定的山场提取茶叶,再运往非禁榷地区出售。
这样的流程不仅为朝廷提供了税收,也使得朝廷能够监管茶叶的流通过程。
提出榷茶之利的人姓王,名叫广金。
王广金出身于太原王氏的祁县房支,王广金本人博学多才,擅长文学,他的才华得到了圣人赏识,经历了多次升迁,擢进士,之后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经过一系列的职务调整,如今已经成了李朝宰相。
王相爷提出榷茶制,是从朝廷角度出发,充满了对统治者利益的维护,通过对茶叶的垄断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同时达到控制边疆的目的,但丝毫不考虑民间人士死活。
榷茶制作为新鲜制度,圣人也不敢贸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先找一两个试点推行看看。
雅州便成了首当其冲的试点。
为何?
选择雅州作为试点的原因,因为这里是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在这里试点,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同时也便于实施茶马互市的政策。
而且,圣人最喜欢蒙顶茶,以雅州为试点,责无旁贷。
然而榷茶制在雅州却引发了民怨。
原本,为配合朝廷的榷茶制,雅州茶商将八成蒙顶茶卖给朝廷,以助推榷茶制这一新鲜制度的落地推进,然而官府却要求所有蒙顶茶都卖给朝廷,百分百禁止私人交易,这样一来茶农、茶商的利益就受损了。
官府对茶叶实行高度垄断,导致茶农和茶商无法自由买卖茶叶,还必须缴纳重税。这种剥削性质的政策限制了私人商业活动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抵触情绪。
自古官逼民反。
雅州作为茶叶生产重地,茶农和茶商们无法以茶叶为生,生计难以为继,雅州也因此难以稳定,民怨积攒到一定程度,势必爆发,届时朝廷不安呀。
而官府是不可能将雅州推行榷茶制的真实情况反馈到朝廷,到圣听的。
他们为了乌纱帽,只会瞒报。
一旦圣人觉得榷茶制在雅州推行成功,继而在全国推广,势必会影响到长溪白茶的发展。
牵一发而动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