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了等于没说”
“累的呀!谁跑五千米是从起点就冲刺的?我反正冲不动了”,陈默微微一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所以你们俩是约好的?”刘婷对于此事也很好奇。
闻言,陈默和蔡家伟默契的同时转头看向对方,又同时咧嘴一笑。
“没,不过有一句话我算是明白了,叫‘英雄所见略同’,哈哈哈”,陈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吾也深以为然”,蔡家伟摸了摸本不存在的山羊胡。
“呕”,朱珠真是受够了这两个家伙,也太能折磨人心态了,“婷妹,我们走吧,我们不跟变态一起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哈哈哈!”
陈默和蔡家伟收拾碗盆,跟随着她们的步伐也离开了。
事实上,陈默那个长跑的比喻也不够恰当,因为冲刺就是得咬咬牙,一口气全力奔向终点,而不是像他们这样突然在中途降速,改变自己的复习节奏。这就好比是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如果突然减速或者停车,极容易发生事故。同样的道理,学生们在高考前突然改变复习节奏,也可能会对自己的学习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可是,即便是机器人也无法始终高强度的一直保持战斗模式,也需要让枪管冷却、让能量得到补给。毕竟,机器也有磨损和故障的时候,更何况是人呢?人的身体和心理都有一定的承受能力,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出现疲劳、压力过大等问题。因此,适当的休息和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况且,更重要的是,高考不仅仅是要跟几十万考生竞争,也是自己与自己的一场博弈。在这场博弈中,心态和状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过于疲惫和焦虑,反而会影响考试成绩。相反,如果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状态,就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因此,在大考前保持好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远比多背几个单词,多看几遍错题本更重要,只有以最好的状态迎战高考,才更有机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距离最后的大考,还有整整三十天的时间,每过一天,就会少一天。再怎么不要好的同学,也都感受到了风暴来临前的压力,那股无形的紧张感弥漫在空气中。他们或许曾经对学习不那么上心,但此刻也被迫的意识到现在必须要跟上大家的步伐,不能被落下。教室里的氛围异常凝重,同学们默默地看书、做练习题,越来越多的人再像以前那样嬉闹,而老师们也加大了巡查力度,整个校园也仿佛都沉浸在一种严肃而紧张的气氛之中,每个人都在为最后的冲刺努力着。
曾经有人说过,这世上可以分为三类人: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先知先觉者是那些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事物发展趋势,并提前主动做好准备的人;后知后觉者则是在事情发生之后才意识到问题所在,但仍然能够采取积极行动来应对;而不知不觉者则是对周围的变化毫无察觉,直到最后一刻才发现自己已经落后了,而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算是后知后觉。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从众,并非就是一个贬义词。它原本的含义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力下其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及其伴随的行为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从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社会适应机制,帮助人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和群体。然而,当个体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时,他们可能会盲目跟从他人,失去自我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这样的从众行为就变成了消极的,甚至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在高中时期并没有真正理解高考的重要性。在那个年代,他们只是因为身边的同学都在努力复习,所以也跟着一起复习。他们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高考的重要性,也没有真正的接受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节奏。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外界的压力和影响,而非内在的动力和意愿。可尽管如此,虽然这些行为可能并不是出于自愿,但它们确实有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技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从众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晚自习开始前,德哥一如既往的已经早早的来到了教室,默默地坐在讲台上仔细地观察着自己孩子们的状态。
“同学们,请大家把手头上的事情放一放”德哥清了清嗓子,站直了身。
“我知道大家这几个月都特别辛苦,压力的特别大,虽然学校也给你们安排了各种减负活动,可我觉得,我还是想跟大家说点什么,…”
“有哪个同学愿意主动分享下自己的心得体会的?”
德哥的想法,大家都大致明白了,他想用这种方式让大家讲讲心里话,听听别人的想法,以帮助自己保持更好的复习状态。
“陈默,你先来吧,这几天感觉你挺放松的”,德哥见大家都比较扭捏,直接点将了。
陈默没好气的看了一眼蔡家伟,这家伙看到自己要分享心得,笑的可欢了。
“来,你上来讲”,德哥笑着让出了讲台的C位。
虽然都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相互间也算知根知底,可陈默站在讲台上时,还是有些不知从何说起。
“默默,别藏私啊!”
眼见陈默站上台后却一言不发,蔡家伟第一个跳了出来。
“默哥!来一个”
“来一个,默哥”
台下的损友们一个接着一个起哄,一脸坏笑的期待着陈默的心得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