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朝的兄弟韦夕,随着岳氏商行的商队进京,捎带来了好几个不小的包袱。
“先前听方婶子说起,九哥儿有孕,她和豆子夫郎做了好些衣帽鞋袜,想要托我带来,这不我娘和我嫂嫂听说后,也跟着准备了不少,另有食肆郑嫂子的手艺。”
大家都知道,秦夏和虞九阙不缺银钱,所以能拿得出手的,便是这些个亲手做的针线活了。
其中豆子的夫郎孟哥儿是识字的,所以柳家的包袱里还有一封信,是孟哥儿代写,里面却是方蓉的口吻,说的都是一些孕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希望孩子出世后,能抽空带回齐南一趟,也好让她这个干奶奶见一面。
再行打开几个包袱,里面的东西可就太多了,其中最显眼的是一条百家被。
方蓉借孟哥儿的笔,在信中提及,这条百家被是她真真切切寻了一百户良善的好人家,讨来的碎布头拼成。
针脚细密,配色得当。
在大雍有一个说法,新生的幼儿得一条百家被,便可无病无灾,顺利长大。
“咱们好好收着,等孩子出生就用上。”
任它什么绸缎绫罗,都比不上这一条小被的心意,两人看向百家被的目光,都很是郑重和珍惜。
其余的穿戴,也在面前一字排开,比划一番,怕是都足够穿到两岁了。
用的都是上好的细棉布,手感柔软,且考虑到孩子出生时已是冬日,里面还有皮毛里的虎头帽、填了棉花的小袄子。
秦夏和虞九阙摆弄了半天,怎么看怎么喜欢。
其中一双小袜,秦夏伸直了手指比量。
“这么小,和我指头一样长。”
虞九阙含笑。
“刚出生的娃娃,怕是还没你一条胳膊长。”
两人都是初次当爹,对于孩子的出世,是又期盼又忐忑。
把几件衣服展开铺在腿面上,看够了后才一一折起,虞九阙道:“我这个亲小爹也不能输,待寻个好样子来,给孩子做衣裳。”
他日日忙碌,一直不得空做针线。
不过在齐南县时,曾跟着方蓉学会了裁衣、做鞋,现在上手并不困难。
秦夏怕他劳累伤眼,虞九阙便打算先缝两件护肚子的肚兜出来练练手。
说回商队。
这趟除了韦夕送来的包袱,他们与和光楼之前还有另一桩生意。
那便是先前秦夏委托他们再去一趟东边沿海,寻渔家采办一批干海货。
“不拘品类,只要是干净新鲜、晒得干透,耐得住存放的,尽可能多寻些来。”
同时透露,京城与齐南县不同,这里的酒楼食肆,大都兼容天南海北的口味,对于干海货需求颇大。
对于岳氏商行而言,秦夏是可以成为他们在京中人脉的角色。
他们乐意为此,借道走上一趟。
由于是专门采买,这次干海货的品相,远比从前在库房里翻出来的好了不少。
如秦夏所期盼的,品类繁多,包括蛤蜊肉、蛏子肉、扇贝肉、牡蛎肉、墨鱼干、章鱼足、虾皮、虾米、瑶柱、鱼干、海带、紫菜……
秦夏翻动着箱中货物,心潮澎湃。
盛京干燥,干货可以存放许久。
有了这些在手,和光楼又能添几道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