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把本应该中午喝的草药一饮而尽,这才跟着玉如心上了马车。
玉如心的马车一直都是停在瀚瀚学堂门外的,这是一辆大马车,马车周围还镶嵌着白玉石,这让整辆马车瞬间就上了档次。
赵宣自然而然的要跟着,宋智也要贴身守护着赵宣。
玉如心犹豫了一下,还是让这两人也跟着上了马车。
马车颠簸,一路驶向南城。
玉如心的府邸是在那权贵如云的南城。
马车颠簸不断,驶向南城。
由于这个年代的路实在是不怎么好走,这才刚刚驶出去仅仅有百米的距离,孟海就感觉自己的屁股有些被颠疼了。
玉如心是没有发觉这一点,他坐在马车上稳如泰山。
玉如心自顾自的说道:“现在这段时间大街上的人并不是很多,从瀚海学堂到我府中也就是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孟夫子,你的脸色怎么不太好看,难道身体不舒服?”
孟海被这辆马车颠簸的实在是头晕目眩,所以对于玉如心的这个问题,也只是笑了笑。
马车大概行驶了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孟海这才渐渐适应这颠簸起伏的马车。
马车旁边有个窗帘,打开窗帘可以看见缓慢倒退的景物,大街小巷的行人看见马车都是慌忙避让,甚至还有几个粗鄙的大汉在马车经过之后狠狠的吐一口浓痰,表示对这些权贵的嫌弃。
孟海见到那吐浓痰的粗鄙汉子,怎么感觉那么的熟悉,曾经他可是看过许多大汉都是这么做过的,没想到这一回轮到了他的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玉如心似乎觉得马车的氛围太过于沉默,或者他心中的好奇心太重,于是便问道:“孟夫子,可否方便说说是如何逃离山匪控制的?我听说这件事还有宁王和周国势力的参与,而且朝廷能够如此迅速大败宁王所属,里面不乏孟夫子的功劳。”
孟海想了想,也就把自己被山匪抓走的经历说了一遍,这也没有什么好隐藏的。
他之前在“济民医馆”的时候说过一遍自己的经历,现在又说了一遍。
杨竹沥和汤蓉当初听完这段经历,心中都是对于孟海这一段经历的紧张与后怕,还有对外界的好奇。
杨玥儿听完这段经历,更关注的是清河村周围那些人的八卦,尤其是清河村一些首饰珠宝店,孟海也没有去过,就把上一世的一些珠宝首饰拿出来说了一番。
宋智听完孟海这段经历更关注的是每一个阶段孟海都做了什么,宋智现在已经完全不隐藏记秘本的事情,他把孟海我说的那些当做历史一样,一字不落的记录了下来。
而赵宣关注最多的那自然就是热闹,尤其听到官兵和山匪打了起来,他鼓掌叫绝,还有在清河村当中关于拜将仪式的一些细节,赵宣听得哈喇子都快流下来了。
这些是听过孟海经历的众人心中,不同的关注点,而面前的玉如心也有属于他自己的关注点。
玉如心最大的关注点是孟海凭借着一张灵巧的小嘴,如何周旋在山匪、大当家、三当家与宁王之间。
孟海再说出了那句“待到秋来九月八”的诗时,玉如心的眼珠子都瞪大了。
玉如心说道:“前面有一段时间京城大乱,有一些武林人士便拿刀杀去皇宫,当时他们边喊边冲杀,嘴中还一边大声呐喊着这首诗。当时我听了只感觉极有意境,还能体味到这首诗当中的那种肃杀之气。我原以为这是宁王费尽脑汁才想出来的一首反诗,没想到是你情急之时所着。”
孟海被玉如心这么说的,都有些不太好意思了。
孟海挠了挠脑袋,更加不好意思的说道:“玉夫子谬赞了,其实这首诗也是我小时候在一本书里看到的。”
玉如心淡淡的瞟了一眼孟海,随口说道:“也是你小时候家里穷,烤红薯的时候烧掉了?”
“啊?”
孟海听到这句话,先是愣了一下,似乎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不过很快他就想起了这茬。
从玉如心第一天来瀚海学堂的时候,孟海就将手抄在宣纸上的“道德经”交给了玉如心,当时玉如心问起了为何没有装订成书册的成品,孟海当时的回答就是,小时候家里穷,那些书册都扔到火堆里面烤红薯了。
之后在瀚海学堂拿到那一本“瀚海语录”,孟海回答也是,原先的装订本也都烤红薯用了。